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期以来,“忠实”被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出现了“信达雅”“化境”等概念。其本质都是将原作视为“绝对标准”,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判断标准等多方面的影响。译者的思维模式等决定了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了译文的文体构型特征。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认知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影响着的两种事物。语言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语言起着什么样的特殊作用,以及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本身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原始的认知就没有人类原始语言的产生,没有今天的认知就没有今天语言的发展。人类语言的宏观演变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