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科学教育有个说法,叫做“一英寸宽,一英里深”。我的理解是:“一英寸宽”指知识内容宜少而精,“一英里深”指内容要展开,展开了才有可能“深”,才有可能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一生》教材的编写是怎样考虑的? 种凤仙花,观察从种子到结出种子的生长过程,得连续观察12至13周。 三年级学生能坚持这样长的连续观察吗?老师怎样上课?最后能有几个学生收获到种子?  相似文献   
3.
国际知名的科学教育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所创立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序的理解。兰本达教授相信,这种方法不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用。兰本达教授认为,教  相似文献   
4.
银星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种类繁多,依产地分类有本海棠和洋海棠,依地下部分及茎的形态分类,大致有: 1.宿根类,如四季秋海棠。 2.球根类,如球根秋海棠。 3.根茎类,如蟆叶秋海棠、莲叶秋海棠。 4.须根类,如竹节秋海棠和银星秋海棠。 银星秋海棠与竹节秋海棠形态非常相似,两者最显著的不同是茎的颜色,竹节秋海棠的茎为绿色,银星秋海棠的茎为红褐色。其二是叶上的“银星”,银星秋海  相似文献   
5.
二.“上路”、“没上路”的关键 看了课,最初也是最概括的评价,总是“上路”了还是“没上路”,是说教学在关键问题上,是不是有所突破。基本上路了的课,可能还有许多毛病,因为基本路子对了,创造、积累新的教学经验,发展会比较快。对没有上路的课,当然可以作许多分析,提许多改进意见,但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不仅这一课的教学能从不上路改进到上路,评议者和执教者还会从中悟出一点道理,今后教别的课,也知道怎样去找“路”。  相似文献   
6.
纵观自然教材中的动物知识部分: 在第一册和第二册里,对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昆虫等,以它们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为内容,作了初步的分类认识。另在第一册有一课是对动物越冬习性的研究。第三册,教材不再沿着分类体系继续展开,而是引导儿童研究动物的生活(或者说是动物的行为)。到了第五册,知  相似文献   
7.
三、学生就是“人类” 首先要横下心来 人类认识自然,科学家探索自然。自然课上,学生就是“人类”,学生就是“科学家”。所谓设计教学过程,并不是像工业产品设计那样画好图纸,照图施工,造出一模  相似文献   
8.
◆ “学着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学要“符合科学的本性”,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教材怎样体现?教学怎样体现?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途径、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也提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认识对象。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9.
一、把教研活动搞得实在一些 1987年秋,教研组讨论工作时,小刘发感慨:“要想个什么法子把教研活动搞得实在一些,现在教研活动时间没有好好利用”。小刘少年气盛,在我们中间他的自然课教龄最长,已满3年了,另一位青年教师是两年,至于我,做过一点与自然教学有关的工作,正式教自然课只不  相似文献   
10.
许多地方的小学生,一边跳橡皮筋一边唱:“太阳当头照,我去炸学校,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个炸药包?”学生厌学到想让书包变成炸药包去炸学校的程度,哪里还谈得上生动活泼学习,身心健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