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左忠毅公逸事》,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说:“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这里所说的“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固然不错,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肤浅,绝不是作者原有的全部命意。如果仅限于“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何以不用“遗”字?持这种意见的,还有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的《文选和写作》(第三册)也在《段太尉逸事状》的注释①中说:“逸事,史书没有记载过的事迹。”二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
问有许多文言文译本,早的如解放前姚稚翔的《古文观止》,近的如各册《教学参考书》,在遇到文言文中“呜呼”与“嗟夫(乎)”的时候,几乎都将其翻译为“唉”。这似乎表明“呜呼”与“嗟夫(乎)”是同义的。难道是这样的吗?二者在引文上表情达意的程度究竟有没有差异呢? 答这两个感叹词在引文的表达作用上有其共同点,即在感叹之后,都要引出一段文字。然而引出的文字在表达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属于饱含激情的哭诉,偏重于感情的抒发;一个则是充满理智的议论,侧重于理论上的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