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许地山作品以其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著称于世,而这种神秘主义表现为对宇宙自然的亲近、向往,以及自然神赠与人类的种种奇妙的“回应”。以许地山一系列小说为参考文本,列出神秘主义在许地山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分析许地山思想中这种神秘主义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是一国文学中的异域形象,是制作者对被制作者文学化和社会化的产物。用佛教观念考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制作了乌托邦化和意识形态化两类异域形象,它们分别具有寄托希望和质疑现实的意义,特别是乌托邦化的异域形象,从中可以反观玄奘的心理动机和初唐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唐王朝调整宗教策略、提升佛教地位具有镜鉴功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以个人身份访问欧洲的知识分子,王韬在《漫游随录》中对英、法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让普通民众对相去万里的西方世界有了一个具象化的认知。但受到王韬本人政治立场、知识储量和时间距离等多方面影响,“隐含作者”在塑造异国形象和王韬个人形象时都与真实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这些矛盾中暗藏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这一代知识分子努力摆脱思想桎梏、鼓励国民向西方学习、推动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三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胡丘陵近年来发表了《2001年9月11日》、《长征》、《拂拭岁月:1949~2009》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长诗。在这些诗中,胡丘陵以沉静凝练之心思考历史进程中的政治事件,观照政治世界的主导力量——权力关系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三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胡丘陵近年来发表了《2001年9月11日》、《长征》、《拂拭岁月:1949~2009》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长诗.在这些诗中,胡丘陵以沉静凝练之心思考历史进程中的政治事件,观照政治世界的主导力量——权力关系的运作模式.福柯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不是一件东西,它是指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关系的存在模式是一方可以决定或规训另一方的行为,而反过来另一方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这样的控制,这就形成了复杂的人际权力关系网络."①胡丘陵的政治抒情诗,正是对权力场域中权力关系运作模式的最好注解.因此,参照权力理论来具体分析胡丘陵诗歌中的权力关系模式,既可以为深入解读胡丘陵诗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可以用胡丘陵诗歌中最为现代、最为鲜活、最为精彩的中国式权力关系来阐释、丰富权力理论,证明权力理论的实践性、有效性和中西文化沟通的可能性,推动权力理论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基督教第四次入华以来,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文学的在华发展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非难。然而,社会现实需要及知识分子主体意志又使得基督教文学在华的发展几经沉浮。如何缝合西方文化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裂痕,使前者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并推动中国文学发展,一直是民国知识分子思考的问题,茅盾即为此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谐作品具有浓厚的“闲寂”色彩,俳句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独具中世和风之美。“闲寂”意境集中体现了松尾芭蕉的创作理念与处世态度,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缩影,其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影响。这种中世审美意境的形成,与松尾芭蕉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密不可分。松尾芭蕉早年接触佛教,在接受中国佛教禅宗的过程中独创出了“闲寂”境界,这为蕉门俳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闲寂”意境与佛禅因子相互融合,并在后来的蕉门俳谐论——“侘寂”中大放异彩,其中的“虚实“”风雅”与“不易·流行”理论皆蕴含着“闲寂”意境以及对俳谐禅意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8.
自由、大胆的想象力,对自我的深度开掘,关注人类的纯精神,是卡尔维诺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影响同样致力于探索新型小说的香港作家董启章的关键因素。董启章接受了卡尔维诺的创作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两人创作中最突出的几点相同质素为出发点,具体探讨董启章对卡尔维诺的接受,以及其在后者的创作基础上取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