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80后”简单的讲是指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从《三重门》的作者韩寒到写作《幻城》的郭敬明,再到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亚洲版封面的李宇春……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现身更使社会人士对“舳后”的争论层出不穷。网络等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一些社会评论家更是把自私、叛逆、浪费、无责任感这一类的词语加到这个将近2亿青年群体头上。汶川大地震中大学生们的表现,促使我们对80后大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调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心大学生思想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