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狼》注译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县)人。十九岁应科举考试,连获县、府、道第一名。但后来屡次考试均受挫折,因此终身潦倒。三十一岁时,曾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幕宾,不久,辞幕还乡。此后,便一直在“缙绅先生家设馆教书。”他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著作颇多,《聊斋志异》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自新篇》。这段文字记述了周处少年时代接受群众意见,改过自新,为民除害,终于成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一,一个人不怕有缺点错误,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二,对待一个犯错误的青少年,一定要热情帮助,积极诱导,正面教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勇于进取。  相似文献   
3.
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棱人,雍正年间进士,由吏部郎中出为广东肇罗道。不久,辞官回乡,主讲四川锦江书院,致力于古文辞,名重一时。著有《白鹤堂诗文集》。本文论述了为学在于自己努力的道理,说理浅显,引证具体,颇有启发作用。原文三段,这里只节选了两段,且第一段中也有删节。第一段从理论上阐发,由天下事的难易转到为学的难易,作者指出,认真学习,难可交易;不学习,易可变难。而由难变易的关键在于立志和实践。第二段,引述了西蜀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生动浅显,具体说明了主观努力的作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学生。现在,班主任一般注意“两头”,而不注意“中间”。似乎这些“中间”学生,既不能为班上增添多少光彩,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因而虽有“抓两头带中问”的说法,也没认真考虑怎样去“带”,甚至不自觉地将“带”变成了“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