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是学校直接德育课程化的主要载体和基本依据。教科书中有关道德主题课的说理方式及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学校直接德育的成效。通过对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系统梳理,我们发现:在内容上,道德主题篇目约占课文篇目总数的89%,主要强调“爱国奉献”“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尊重他人”和“尊老爱幼”五种道德要求;在说理方式上,主要诉诸“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利己主义结果论”和“道义论”。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使用教科书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效,针对其中一些不利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典型谬误,我们建议:其一,针对用利己主义结果论来论证公益行为的问题,建议教师在义务教育中高学段有关公益行为的教学过程中补充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和道义论的说理方式。其二,针对强烈的结果论倾向并且为片面强调积极引导而缺乏消极结果论的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反面论据,并强化对结果论和道义论的综合使用。其三,针对“滑坡谬误”问题,建议补充道义论的说理方式。其四,针对“诉诸权威谬误”问题,建议适当补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作为教学案例或研讨素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