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艺术兴学"应当突出"职业"特点。以"艺术兴学"为指导思想,建设校园文化阵地。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创建开放式学校文化,为社会服务,提升师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艺家从古人哲学中“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观得到启发,创造了“虚实相生”法,目的在于突破艺术的物质手段对于丰富复杂的生活的表现的局限。有形;空间,蕴含无限的追求。共产生的机制在于作者和受众对文本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作文主题的提炼传统的教法是强调在作文之前立意 ,这使学生往往以为下笔之前要先形成主题 ,实践证明这样效果不佳。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 ,让学生大胆写出胸臆 ,并养成通过修改提炼主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真善美的崇高人格为目标。由于他具有对应地建构审美生境和审美人生的潜能,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真善美的审美场,向着益、宜的高层次的审美场发展。  相似文献   
5.
诗人(文人)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使美的自然更美,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分行书写是音节的需要,追求听觉美;还能构筑新颖图形,追求视觉美。如果二者融合在一起,必能产生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的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着重论述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将之分为意境美、人物性格美、简洁美、清新自然美、动态传神美、含蓄美和声韵格律美等七个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嫦娥奔月”为案例,解读文化发展史上那些很明显的符号,考察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发展。任何一个艺术形象,必然受到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双重影响,它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并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前进着,这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就几年来高职课程建设的发展提出建议: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重要参照进行课程改革。以团体的力量策划专业的建设,勇于承担学术风险。创新不忘传统。打破学科樊篱,建立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