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象《水浒传》这样一部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而在评价上却又长期毁誉不一的古典名著,如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一下文学史上对它的评论,并探讨其中某些批评观点的形成原因和意义,这对我们当前的《水浒传》研究工作,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3.
冯梦龙在明末天启年间陆续刊行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话本短篇小说的总集,其中冯氏搜集了许多所谓朱元‘旧本’,也编入了大量的明人‘拟作’,所以‘三言’中的作品在时间上是跨宋、元、明三代的。然而由于冯氏在编纂‘三言’的时候,对收在其中的所有作品都作了整理和统一的加工,有的还作了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4.
施耐庵热与《水浒传》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至于作者,则施耐庵说颇占优势。解放以来,作为大学文科教材影响较大的两部《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著、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都把《水浒传》作为明初文学来论述,并都把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众所周知,由于缺乏确凿的材料,从明代中叶以来就众说纷纭的《水浒传》作者及其时代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更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与巨大影响,遂使这一问题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关于作者,虽然一开始就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两说并行,然而历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