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一次性"、"学历性"和"预备性"等特点,因而被称作是"终结性"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教师教育的需要,所以2002年以来,一些师范院校开始探索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为促进改革的深化,笔者认为,应在保持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以及地区的需求,从而建立改革的政策和实践连续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之间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指出,我国以往的旧课程体系是一种强分类强构架的集合课程,这种课程类型下的教学关系呈现出"等级分明"的特点.但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标--综合课程则是一种弱分类弱构架的整合课程.在从集合课程转变到整合课程的过程中,原有教学关系的等级逐渐"溶解"消失,教师、学生都处于平等交往的教学关系,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制度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宽容精神的缺失是现行教学制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现代教学制度具有宽容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实践现代教学制度的宽容精神需要将民主参与作为制定现代教学制度的基本原则,要将授权性制度作为现代教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开放性作为现代教学制度宽容精神的保障.当然,现代教学制度的宽容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的“终结性”教师培养模式即一次性、学历性、预备性的培养模式开始向开放的、一体化的、发展性的培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