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产阶段革命兴起的年代,陈独秀就登上历史舞台:他创办刊物,发表文章,组织团体,成为革命初始阶段的一个重要启蒙者。  相似文献   
2.
马林是共产国际第一位驻华代表,来华的两年多时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指导上与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时有共识,时有分歧,但最终是走向合作,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开忠 《课外阅读》2010,(11):112-113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面临着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怎样使这些后进学生对语文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历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采取什么方法来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一、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1.优化课堂环境,强化健康的师生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打破课堂里中上等学生“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后进生留有“一席之地”,实行教学民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应面对全体学生,后进学生回答不理想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而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下结沦,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另外,在安排座位时,要将后进生安排到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与学习好的学生混排在一起,让学习好的学生成为榜样,对其产生影响,教师对全体同学要一视同  相似文献   
5.
略评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一大批志士仁人的痛苦反思。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陈独秀从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系统论述了此时期中国的青年问题,这些论述从积极方面影响了辛亥后一代青年人生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出版的一份重要杂志,该杂志在整个创办的时间里先后发表了三篇宣言,这些宣言不仅抓住了辛亥后历史发展的主题,而且使得这份杂志扮演了历史弄潮儿的角色、在急剧变革的历史年代,这份杂志始终享有与时代一同前进的殊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高语罕作为一位皖籍知识分子,积极追随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文章,在芜湖地区进行教育改革,向青年鼓吹革命,组织芜湖学生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对安徽地区新文化运动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在二十世纪初,陈独秀就走上了历史舞台。在那个国亡家破的年代,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陈独秀,站在时代的前头,围绕着世纪初的爱国话题,呼唤着、呐喊着。此间陈独秀所进行的爱国宣传,既是他从事政治革命的开始,又为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宣传作出了一定贡献。值得我们探讨。本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许多迹象表明:大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已到历史尽头。此前,出身安庆、世代习儒、小户人家的秀才陈独秀就背叛科举,1897年南京乡试,那考场的现状,考生的丑态,强烈震撼着陈的心灵,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吟咏,能够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章的韵味,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加强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青年》杂志创办、编辑部的迁移、发表的宣言、杂志的文章四个方面,说明了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