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徐幹作《中论》,世有传本。本文作者撰《中论校注》,以清钱培名校补本为底本,又据俞樾《中论札记》等再加以校勘,并加详注,作此《校注》的补记考释一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从知性思辩到感性体验徐湘霖"缘起"论是全部佛学的理论基石。"缘起性空"论是大乘中观学派提出的被称为佛学最高的般若智慧之学。所谓"缘起"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生,随因缘变灭而风流云散。因,是指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根据。缘,是指事物产生的条件。因为...  相似文献   
3.
儒释道三家都有自己对“中”义的理解,并在各自的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把握,即皆把“中”视为其世界观的最高原理。尽管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表述语言和方法,但在历史化的演变中,却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唯识学与现象学都站在认识论的立场上,对自我之“境”即对象世界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独特诠释,并在人的心识功能和意向性构造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全新方法论,显示出唯识学与现象学对人类理性反省极高的智慧和理念,对于开发人类心智、启迪思维具有重要现代价值。通过比较,虽然二者在目的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互为补充。现象学由于在认识发生论上没有建立“种子”说和“阿赖耶识缘起”论,故无法对意识发生的根源及先验主体性的本质作出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敦煌偈赞文学在本质上应属于音乐文学范畴。本文试从音乐方面探寻偈赞的歌辞特点。偈赞歌辞明显的音乐特征是;这些偈赞歌辞载有"平"、"侧"、"断"、"吟"等呗赞声法的标识,具有吟唱性质;和声的加入,是齐言偈体向杂言赞辞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偈赞文辞形式的差别,应看作曲调音乐形式的变化。偈赞体的流变,即是偈赞的谣歌化和曲子化,梵音的歌调化。表明敦煌偈赞在隋唐五代兴起的俗讲、唱导的发展中不断地俗乐化。这个通俗化又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即胡化与华化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