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透过身体现象学这个视角,可以发现认知科学中的计算主义、符号主义、表征主义、认知主义等等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实质,即在考虑认知活动或智能活动时,以表征为核心,而忽视身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所以这些思想可被统称为无身认知。另外,在无身认知背后有三个未经检验的哲学假设,而它们都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无身认知应该被具身认知取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有如下几条基本规律: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规律。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精神有机互动的规律。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精神互动的产物。第三,是领袖和人民群众良性互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传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个人而言,无非有二类知识起源:他人的话语,即证词性起源,以及知觉、记忆和推理,即非证词性起源。知识传递是在前者的意义上而言的:通过接受他人话语,我们获得了知识。那么,知识是如何通过他人的话语进行传递的?本文将讨论知识传递的标准观点和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认为,自我意识是知觉世界构造的出发点,因此自我意识的承载者自我身体是知觉空间定向的中心。即使在身体不是定向零点的情况下,自我仍然是空间定向的中心。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几乎贯穿了整个现象学运动。霍伦施泰因驳斥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办法是:区别知觉的出发点与定向的中心点,而指出自我是知觉的出发点,但不是绝对的定向中心。但从唯识学来看,所谓自我或纯粹意识也不是最终的出发点,因为它们仍然是被建构的。它们也没有那种独存的、恒久不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