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校园文化建设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共同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以及体现这些精神、行为的物质形态,它包括物体文化(指校园建筑风貌、建筑规范、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制定文化(指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观念文化(指师生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精神风貌等)。 校园文化是长时间形成而稳固下来的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总和。它是一个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精神世界,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切实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文化的特征:规范性、感染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中考和高考中都没有它的位置,在学生看来,它是一门副科,学生普遍不重视它。因此,如何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我认为设计高水平的课堂提问是提高生物教学质最的有效手段。 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情感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得力措施。要使课堂提问发挥上述作用,就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设问要合乎科学。它包括设问要明确、具体,表述必须准确无误,用词要恰当,无歧义。设问的科学性是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例如,为什么说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问题有科学性错误。因为病毒、类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们也属于生物。这一问题会暗示学生对设问本身的错误产生肯定。又如,有位教师在讲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一条件时问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已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由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逐步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转轨。面对这一教育改革,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重塑自己的形象,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班主任老师的角色不可低估。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向导,是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纽带。因此,选择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是素质教育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转轨时期,班主任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路子。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倘要适应教改要求,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更新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