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上世纪末,大陆刮起了“哈日风”.且愈演愈烈,直到今年四月份著名演员陈道明在《北京青年报》上开始炮轰“哈日风”,才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哈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自惭形秽、自负、家庭或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或谴责、自我挫折或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的纷扰,影响其身心健康。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愤怒、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或疏导,可能会演变成某种低级的情绪,产生消极作用。何况,  相似文献   
3.
徐连根 《文教资料》2007,(25):125-128
学生在阅读古代诗歌过程中有许多障碍,主要来自字词语法、阅读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体阅读,个体突破,是突破古诗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校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中有一道题:下列文句中没有全都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秦时明月汉时关C.水村山郭酒旗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 “物理”来自“生活”, “物理”服务于“生活”和“社会”,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有用”,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学之“要义”吗?教材中的“生活、物理、社会”正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产物,由是,我们还能视之为“鸡肋”吗?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若把“生活、物理、社会”的内容与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笔者使用“生活、物理、社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