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呈现出的心情有欢愉平和的一面,然而其情感又呈现出些许变化。《归园田居》其二中的“恐”可能是源于自然之变,桑麻的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随桑麻生长,时间也在流逝。《归园田居》其五中的“怅恨”或是源于人事之无常,这在《归园田居》其四中可找到相关描述,结合一些异文分析,可更好地理解《归园田居》其二与其四。诗人携子侄辈漫游时看到别人家园毁灭后的遗迹,经历幻化感后,他的欢乐自得也显得更加难得和珍贵。诗人以尽人事与“返自然”的状态来应对自然之变与人事无常,其智慧达观的方式对于后世的人们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