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夏文化探索是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学术课题。因为夏代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即有阶级的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由于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献记载很少,因此,必须仰仗于考古学对地下遗址的发掘。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相结合,才能不断解开夏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不解之迷,才能使探索夏文化的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探索夏文化中,调查和发掘夏代的都城遗址,是解决夏文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仅就登封告成王城岗城址与禹居阳城的问题,来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以期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所俾益,不妥之处,敬希指正。文献上有关“禹居阳城”或“禹都阳城”的记载不少。譬如,《古本竹书纪年》:“夏后氏,禹居阳城。”  相似文献   
2.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不是"夏族"的文化。今后探索夏文化的重点,仍将继续放在豫西和晋南地区,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记载,桐宫是一座商汤墓旁祭祀商汤的庙宫,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处所。关于桐宫的地望,说法不一,经学者们的研究和考证,以河南偃师说比较可信。1983年春季偃师商城(即汤都亳或西亳)的重大考古新发现,给桐宫在偃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桐宫具体位置在偃师的什么地方?意见也不一致。笔者依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结合考古实际并参考碳十四测年的最新成果,得出桐宫是在偃师县旧县城老城镇以东六里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淮阳古代称为陈州,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地属黄淮平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密布,土地肥沃,极宜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相传为“太吴之墟”,是中华民族占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为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西南角的平粮台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近百亩。1979年秋季至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粮台城址进行了发掘,取得十分重要的收获。平粮台城址平面呈正方形,方向6度。城内的长宽各185米,共达面积34000多平方米。现存城墙的顶部宽8—10米,下部宽13米,残高3米许。城  相似文献   
5.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6.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寻阝).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寻阝),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7.
略论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巳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鄩。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