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居香港的新加坡归侨作家刘百达是一位在商海和文海泛舟的成功者。他的《寻找和谐之梦》等多部散文集,是他久居香港深刻感受多元文化的产物。意劲心清、平和朴实,真切自如既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散文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地体现在他散文的文辞、格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3.
《送报侠》和《四世同堂》是中华抗战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其中郁积着两位作家同一种情结:守望情结。忧患意识是守望情结的核心内容,它是国难当头民族自卫、自尊、自强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清肌”意识是守望情结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体现了作家对民族肌体、民族血脉是否健全的深层探索和关注。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守望情结,因和国际主义精神相融合而更显其正义光芒。为人生而艺术的大写实风格与平民化的视角,主题的明约性与复义性,结构的平实性与宏阔气度,分别显示了《送报侠》和《四世同堂》的艺术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林参天是马来亚的爱国华侨作家,在马来亚文坛影响颇大。长篇小说《浓烟》反映的是马来亚侨界教育的弊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来亚文坛和中国文坛都获好评,其滥觞与路碑作用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台湾女作家张秀亚是创作实绩显著的抒情散文家,她的散文在台湾多次获奖。张秀亚是河北沧县人,1919年出生,中学时代就钟情于文学创作。中学毕业时结集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大龙河畔》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入辅大研究所史学组,抗战时期在重庆任《益世报》副刊主编,1948年到台湾,执教于台湾辅仁大学。她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有《牧羊女》、《三色横》、《水仙辞》、《湖水·秋灯》等。含蓄美是古往今来无数优秀诗人、作家追求的审美特质之一。清人袁枚说:“凡做人资直,而做诗文赏曲。”散文写得曲折委婉、富有坚实的艺术内蕴力,往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法是一种体现创新意识的教学艺术。它从整体上遵循母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体现了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熏陶的理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较好教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隔海望乡、念亲人、思故国,愁绪盈怀。乡愁,从五十年代起就是反复牵动台湾及海外华人作家愁肠的惯见主题。由此,抒写游子思乡怀国的散文佳作俯拾即是,卷帙浩繁。《北戴河的日子》之作者罗兰,原名靳佩芳,1919年出生于河北宁河。他早年曾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学习。这一时期的生活对她的性格、兴趣以及此后的写作都有很大影响,她的不少散文就取材于这一段生活。抗战胜利后,迫于生计,她到了台湾。60年代初,罗兰开始涉足文坛,并很快享有知名度,1969年获  相似文献   
8.
现居香港的新加坡归侨作家刘百达是一位在商海和文海泛舟的成功者.他的《寻鞍找和谐之梦》等多部散文集,是他久居香港深刻感受多元文化的产物.意劲心清、平和朴实,真切自如既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散文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地体现在他散文的文辞、格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送报伕》和《四世同堂》是中华抗战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其中郁积着两位作家同一种情结:守望情结。忧患意识是守望情结的核心内容,它是国难当头民族自卫、自尊、自强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清肌”意识是守望情结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体现了作家对民族肌体、民族血脉是否健全的深层探索和关注。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守望情结,因和国际主义精神相融合而更显其正义光芒。为人生而艺术的大写实风格与平民化的视角,主题的明约性与复义性,结构的平实性与宏阔气度,分别显示了《送报伕》和《四世同堂》的艺术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一作为香港历史和现实生活一面镜子的香港文学,在经历与封建主义旧文学搏斗和排拒西方殖民主义思想入侵的不懈努力之后,如今,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以其独特的发展进程和形态,显出蓬勃生机。从总体上看,香港文学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变化始终是涵纳在中华民族母体文学的机体之中,吸吮她的乳汁,接受她的养育。从20年代开始,香港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祖国大陆文学的影响与推动。20年代,香港的报业就十分发达,《循环》、《南华》、《华侨》、《工商》等数十家报纸都办有副刊,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