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纵观日本的德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其学校德育作出了很多努力来适应日本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一个新出现的词缀——“品”的使用情况,并试图说明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并且最终可能还会导致词汇系统本身特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谓词配价项目全部实现了"VP的"之所以还能够转指,问题就在于这些"VP的"可以是主谓谓语句的大谓语,它们所转指的对象恰恰就是大主语;凡是不能另有大主语的"VP的"都不能形成这样的转指现象。依据大主语在句法和语义上的不同特点,主谓谓语结构的转指呈现出相应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4.
纵观日本的德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其学校德育作出了很多努力来适应日本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主位-述位(Theme-Rheme)、话题-说明(Topic-Comment)和信息结构(the InformationStructure)之间的联系有许多的争议,本文试图证明在实际话语分析中只有密切联系语言自身和使用环境,重视说话-受话两个不同的角度,方可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并对上述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乾嘉学者的“因声求义”动摇不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荀子.正名》提出的“约定俗成”也无法佐证索绪尔的论断。无论是对索绪尔观点进行证实还是证伪,我们都不能只站在极其接近却又并非语言符号本质的层面上,而应该直接切入到语言形式与概念意义结合的那个间隙之中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