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文章从《易经》索源、孔子设卦以及《易经》预测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的预测理论,认为《周易》的预测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原始要终、消息变化的探究之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易经》索源、孔子设卦以及《易经》预测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的预测理论,认为《周易》的预测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原始要终、消息变化的探究之上。  相似文献   
3.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大影响,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下世纪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带动“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渤海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对渤海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监测、调查、研究及信息服务,对环渤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建设“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对支持环渤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渤海的海洋科学研究、减轻渤海的海洋环境灾害损失及提高我国北部沿海的海上防御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包括地方志所附地图在内的官方绘制的大量地图,结合地方志和族谱等乡土文献考证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境内的"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之名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后期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文章指出,明代中后期,该山因"石蛎"附生而名"石砺";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因山上有石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或"狮石"并与"石砺"之名并行;清同光年间以来,"莲花"之名出现且与"石砺"之名并行。清末到民国后期,"莲花山"在官方绘制的地图上被作为整座山的总称,而"石砺冈(山)"则只标示在莲花山主峰的位置上,被作为局部景观名称来处理,而"石砺冈(山)"之名仍广为流传于邻近乡村,继续作为整座山的俗称。同时,山上的塔康熙年间已出现"浮莲塔"一名,与"狮子塔"之名并行,到乾隆以后改称"石砺塔",再到道光年间由地方改名为"莲花塔"与"石砺塔"之名并行。而山上之城,则于康熙年间始建,乾隆年间名为"莲花城",之后就一直没有更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全部被命名为"莲花",成为"番禺莲花山旅游区"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5.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是海洋活动的三大主题。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是海洋探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海洋国家相比,总体上落后约5~20年,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高技术产品全部依赖进口。21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方历史教材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政策调整的影响而导致编写指导思想、目的乃至体例范式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编写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地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的差异、行政区和使用范围大小以及城乡差异而造成内容和体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地方教材的编写素材多元化,各地文化千差万别,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相似文献   
7.
朱光文 《文化遗产》2016,(3):112-119
本文以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东山社为例,通过整理地方文献和口述访谈,系统研究了清以来社、社庙演变、村际联盟与迎神赛会的关系。乾嘉年间,东山社由七乡演变成九乡,由于邬族崛起而引起东山社庙的主神变更;道同年间,洪兵之乱与东山社学团练组织的建立,以及清末民国东山社九乡联盟及其北帝诞会与协恭社的联防和联谊。试图说明明清鼎革以来,特别是乾嘉年间,随着频繁的海盗、盗乱及宗族械斗对包括禺南地区在内的珠三角乡村的侵扰,为满足防御的需要,一些乡族的祭祀组织逐步与村社组织结合,演变成为跨乡的祭祀组织。道咸年间,在抵御英军和洪兵之乱的背景下,祭祀组织又与团练组织进一步整合,成为村际祭祀和防御联盟。同时,一部分村落联盟又基于共同的信仰和防御的需要进一步联合起来,组成规模更大的村落联盟。这种村社、祭祀、团练的结合,以及乡村军事化的乡村演变趋势,已成为清末以来包括禺南地区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乡村社会演变的一种主流。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与课程和教学有关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