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作文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六册),共安排了五十九次作文训练,平均每个学期十篇。 我校中文科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创作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指导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能力。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作文训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应用文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规范化与程式化。应用文的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应用文的语言特征。应用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应用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一个重在实用,一个重在欣赏。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另一位美学家李泽厚则强调指出:“美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这部著作能够流传下来,倒有一则“文坛佳话”。 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侯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相似文献   
4.
“游记”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和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不仅是地理学的名著,而且是出色的游记总集。明代散文家张岱说过:“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相似文献   
5.
学术论文也叫科学论文或研究论文,它具有议论文(评论)和应用文的某些特点,是针对某一科学领域中(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考察实验,然后把科研成果整理成文章,就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包括:高等院校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研机构的考察报告、实验成果,以及发表在学报和专刊上的探讨各种学术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革命作家赵树理同志,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将近十年了。1978年,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赵树理同志的沉冤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 作为一名曾经在赵树理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几年的文化新兵,于悲愤痛悼之余,不揣浅陋,想对赵树理同志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谈一点粗浅体会,也算是缅怀先烈、勉励后人吧!  相似文献   
7.
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反对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评论,刊登在1957年7月20日出版的《工人通讯员》(《工人日报》编辑部编)上。在文章中,列举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四种表现:(一)有人认为:“消息没有阶级性”、“现在没有新闻自由”、“社会主义报纸可以同人民日报唱对台戏”;(二)有人认为报纸是商品,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报纸同读者的关系是“五分钱”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应用文历史悠久应用文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原始的应用文的雏形。所谓“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尚书》,被后人称为“上古典漠训诰之文”,就是一部古代公文选集。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用文字书写的简策、版牍,其中多数也属于应用文范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这部文献是春伙以前历代史宫所收集的政府重要文件的选编,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和应用写作的重要资料。《尚书》  相似文献   
9.
刘勰(协)字彦和,南北朝时代人。他的生卒年月,史无明文记载,约在公元465—520年左右。他幼年丧父,家贫好学,以毕生精力,撰写了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此书理论体系完整,写作态度严谨,引用材料丰富,探索问题广泛,不愧为我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在国产优秀影片《苗苗》中,有一个“作文评改”的动人场面:年轻、正直、坦率、认真的女教师韩苗苗,给一篇由父亲代写的、充满“大话、套话”的小学生作文,打了六十分。面对小学生的母亲气势汹汹,大兴问罪之师,韩苗苗坚定地回答:“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她又给一个女学生的作文,打了八十分,理由是:“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