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贺与李商隐的诗歌意境大多虚荒诞幻。传统文学观念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其艺术功能.以至后人对二李诗歌硝“模糊”意象褒贬不一,或片面认为李商隐步李贺之后尘。比较二李诗歌兴象的美学特征,一日情势,一日情韵。探讨其诗歌艺术的成因,乃在于有普泛的宗教意识的渗透。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心理对诗人审美体验的影响,故有各自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Stroop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出现字母的颜色以考察字母的顺序信息能否被自动加工。结果发现:被试对I之前的字母用左手反应更快,I之后的字母用右手反应更快,在实验研究中出现了SNARC效应;在字母颜色分类任务中出现 SNARC 效应,说明字母的顺序信息可以得到自动加工。同时本实验为研究SNARC效应的加工机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把握宋词中的多频意象“楼亭”,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以及抒情主体情绪的传递对场景的激活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楼亭”词与“窗”诗的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词中的“楼亭”意象为分析对象,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主体情绪的表达激活了抒情场景,因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5.
杜君  吴琼  朱小茼 《文教资料》2010,(9):186-188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检验点,不同的离校方式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的背后反映出一个学校、一个群体的文化氛围、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文明离校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大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我们以朋辈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进行了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具有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心理学系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渗透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为稳步推进系部的和谐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九歌》与《九章》是《楚辞》中富有鲜明艺术特征的两组诗歌,前者是带有浓郁神话气息的楚地民间祭歌,后者除了《桔颂》以外,其余八篇作于屈原流放汉北和迁逐江南期间,连续性地表现了诗人立志———受用———被疏———放逐———自沉的生命过程。偏于感性的宗教诗性和偏于理性的生存诗性是这两组诗歌的人文主题。比较《九歌》与《九章》的文本结构、诗思方式与审美风格,能更好地把握伟大诗人屈原的创作个性。一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包括作品的整体结构、篇章结构以及句式结构。《九歌》的整体结构宏大…  相似文献   
10.
题画作为一门艺术符号,它的写定过程是随中国画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的。最初,它只具有记录意义,随着隋唐画品对诗意的讲究,题画的符号指涉也就有了写意的兴趣;继而因有苏轼这位集诗、文、书画才艺于一身的大师的审美倡导,题画写意终成宋元画人的审美凤尚。先有米芾、郭熙、李公麟、赵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