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静心是当代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身为女作家,她以女性视角进行写作,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同时又超越了单纯的女性主义。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洞察幽微与对时代症候的广角扫描,使静心的小说呈现出细致与宏阔的双重格局,在当代女性作家中占据着不被重复与不可替代的位置。笔者就静心写作的具体特质和创作流程与作家静心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与探讨。就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如外国文学中心理剖析对其写作的影响,为什么对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情有独钟,对时代大环境的忧患心态,对小说隐喻性的追求,对男女共存世界的本质探寻等进行了访谈。静心用幽默睿智形象风趣的语言解答了笔者的提问,同时对女性文学写作与研究也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前瞻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都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国学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为人师表,先学生一步,认真学习,认识经典."道不远人"这是于丹老师<<论语>心得>里首先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5—19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洛阳召开了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规模  相似文献   
4.
在众说纷纭说“底层”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中,《出门寻死》使方方创作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精英知识分子立场转变为市民立场或曰平民立场。而本文尝试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新诠释,以期展现出这篇小说的意义缠绕之处。小说深蕴着方方对人生带有宿命意味的看法。从这篇小说中可以读出她对现实的批判与关注,也有个人的独特理念在其中,不是对现实的单纯的“亲吻”,也不是一句“美学脱身术”所能概括得了的,使得这篇小说成为了这样的意义缠绕之作。  相似文献   
5.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语言技能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