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日益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融入市场获取自身利益成为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追求,高校德育面临边缘化的窘境。社会化程度低的德育导致大学生道德素质社会化进程的滞后,德育对象主体性的缺失和德育智育化造成大学生的低参与度和低效能感。高校德育应以就业导向的德育模式的构建为契机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公民,通过对学生生活情境的渗透,解释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道德难题,推进大学道德生活的持续建构。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是个体最基本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认识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怎样发挥当代高校的教育功能,成功实施成"人"教育,这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并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思政方法规律的主体内涵是指其方法在产生、运用、创新中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呈现方式。这种本质关联可以从方法的产生、发展、运行过程中揭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探讨,提出将思政方法的规律拟定位为战略制导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