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译者翻译策略的多元化是文学翻译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阐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一方面化解了翻译策略二元论,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翻译活动本身并非简单的语符转换,而是融入译者主观审美和历史境遇的艺术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以1991—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数据为主要参照,根据指南、学科、成果等基本数据分析国家形象研究的分布特征,通过量化分析国家形象研究的高频词、研究地域时间、传播载体、塑造方式和研究维度等数据,可以勾勒和提炼出国家形象研究的分布轨迹和学术热点,反映中国形象研究现阶段的基本态势与热点趋势。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研究的传播载体主要为“文学”“媒体”“语言教材”,塑造方式以“自塑”为主;地域分布上主要关注中国西部地区形象研究;中国形象的国别研究散点分布,占比较小。国家形象研究应紧贴国家发展战略,提高社会学科的参与度,重视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关注更多国家的战略意义,布局中长期规划,将国家形象研究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语言运用的形式之一,从译者心智活动的产生,到言语表征形式的选择,再到翻译关系的最终结成,翻译过程的各环节均受意向性和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本研究基于"因果蕴涵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之间构成"因果可能"关系,并从意向性和语境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起"翻译因果关系心智过程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结合经典文学作品的不同用例,透析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心智选择和言语表征的主客观缘由,描述、还原翻译因果关系得以结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