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宪政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宪政理念的整体把握乏力,对于西方党政的历史及其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和体悟。经过对作为范本的西方宪政进行文化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权力、政治容纳性、自由、民主和法治,是西方宪政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历史品格。西方宪政的历史道路给我们的启示是:宪政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的宪政,可以具备不同的形式、价值内涵和国家政治形式;缺乏法治和权利文化资源的中国,需要寻找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以统摄文化交融时代的宪政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3.
救济生态环境损害、 保护生态环境公共权益的消除危险责任,不同于传统民法救济私主体人身财产权益的消除危险责任.实证研究表明,生态环境损害民事司法救济适用消除危险责任,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救济不及时、责任落实困难等问题.比较而言,环境行政监管手段适用消除危险责任,具有法律规定明确、救济及时、责任易于落实等优势.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目的是解决"政府失灵"问题,但法院不能替代政府行使监管职责.据此,我国应当完善并优先适用生态环境损害消除危险行政法律责任方式;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消除危险责任承担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法及损害救济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传统法律中特有物权制度的典权制度,因为封建社会土地买卖的限制、官府赋税的严重得以产生、发展,在其存续的近两千年里,的确起过重要的作用,诸如减轻贫民税负,融通资金等;但也给土地兼并带来了契机.在现代社会,终因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渐趋灭亡.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