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众所周知:设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为r_1、r_2、中截面的半径为r_0,则有 r_0=(r_1 r_2)/2 (1) 将(1)加以推广,可得如下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设圆台O_1O′的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是r_1、r_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半径是r_0,截面分圆台的高成两段h_1、h_2、且h_1∶h_2=m:n。求证  相似文献   
2.
一般高中生在解形如u(x)~(f(x))=u(x)~(g(x))的一类方程时,常用对数法解,往往产生减根。原因是对于对数法要求的条件认识不足。笔者根据一些资料,结合课本内容,给出这一类方程的一种解法,提供高中学生参考。 《六年制重点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第68页,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方程中)未知数的字母的取值范围扩大,可能产生增根。”当然,如果未知数字母的取值范围缩小,可能产生减根;如果变形中未知数字母的取值范围既有扩大又有缩小,那就可能产生增根,也可能产生减根。事实上,如果产生增根,通过验根去掉增根;如果产生减根,一般学生要想找回或决定是否有减根,是感到困难的。比如  相似文献   
3.
3°当f>e-d时,方程(Ⅱ)的解,是以F_1(d,0)、F_2(e,0)为焦点的椭园,在长轴(2a=f)上的顶点的横坐标。(如图二) 因此,解方程(Ⅱ)可化为解方程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