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尚宁 《寻根》2013,(6):50-56
自西晋以来,在闽粤赣交界地域形成了一支具有稳定族群语言特征,客属意识强烈,宗亲观念浓郁,勇于开拓进取,爱家爱国,崇文重教,尚节重义,生活习俗自成一体的汉民支系,人称客家人。客家人是在古代北方汉民族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或灾荒,举族南下的汉族。但就是这一群汉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始终保持着。  相似文献   
2.
试论"多元智能"观念下的师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宁 《职业圈》2007,(10):43-44
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尚宁 《职业圈》2007,(5X):43-44
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照高校教学冲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反思与总结中发现,现阶段高校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盲目放大信息技术的知识传授功能,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的关键作用,忽视信息技术良好的教学评价功用,忽略发挥信息技术广泛交流的技术优势等误区,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作用,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发展,凭借信息技术支持,可以更好构建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促成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有效性"课题实验校,把"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客家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研究方向,结合学校地处粤东客家人聚集地区,紧紧抓住客家人文精神引入学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利用隐性课程,把优秀的客家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素养。通过隐性课程的实践教学与总结,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客家文化的整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6.
灾难应激是属于灾难心理学的范畴,对防灾减灾和学校的生命教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作用。近期通过对粤东梅州中小学生灾难事故应激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根据现阶段的中小学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学生灾难事故应激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