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对新闻写作形式,可以有自己的偏爱,比如,有的人善写情景式新闻,有的人善写有理论色彩的新闻,有的人偏爱通讯、特写,有的人偏爱写人物、调查报告或评论,如此等等,可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记者最好是各类新闻武器都能掌握,各类新闻形式都能够运用自如,这样,你才能应付你面前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与这样的人共事心里踏实" 我认识穆青是在5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舰队访问上海,我和戴煌奉总社之命去上海采访报道.我还记得,当时担任上海分社社长的穆青正在生病,面色苍白而虚弱.他躺在锦江饭店一间客房的沙发上,同我们一道研究报道.苏联舰队驶入黄浦江口情景的特写,就是他出的主意.戴煌搭乘一只小艇,冒着风浪颠簸,迎到外海发出第一篇新闻.另一次,则是苏军红旗歌舞团来华访问演出,我奉命随团采访再次到上海,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报道的.  相似文献   
3.
2015年2月,李耐因在"新时期新华社调查研究培训研讨班"做了"谈调查研究"的讲话,细述了他多年从事调查研究的经历和感悟。他谦称,已离开工作岗位20多年,讲的都是"老话"。但从这些"老话"中,我们能感受新闻工作的那些变与不变,以及怎样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新闻编辑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性,就做不好编辑工作。 也许会有人说:“你过分夸大了编辑工作吧。编辑,不就是修修改改、删删补补吗?” 这修改删补就是一门学问,小看不得的。  相似文献   
5.
搞宣传要讲究点宣传的艺术; 搞新闻要研究点读者心理学。宣传艺术是一门大学问。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季米特洛夫、加里宁都有论述,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很好地学习、研究。这里只想讲一下要研究一点读者心理学的问题,以便改进我们的宣传工作。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是指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之类的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人们接受外界事物。就在大脑中引起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们认识一件事物,常有深浅、高低之分。记者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因着眼点不同,选择的主题思想不同,也常侧重了一个方面的新闻价值,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的新闻价值,有时这被忽视的部分恰恰具有更为重要的新闻意义。“新闻之中另有新闻”,而且是更重要的新闻。这是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因此,编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善于发掘原稿中尚未被记者认识、发现,却是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选择适当时机和适当方式介绍给  相似文献   
7.
杂话繁简     
近来报纸上刊登了许多悼念梅兰芳的文章,谈到梅派艺术风格,其中徐兰沅总括梅派艺术特色的一首口诀,很发人深思。这口诀是:“由简入繁繁又简,简内俱是精华点,皮毛易学味难磨,多年艺术内中研。”如果舍去后两句,只看前两句,难道不也正是写作的规律吗?由简入繁,由繁再入简,梅兰芳积四十年舞台表演实践,获得了这样一条表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金科玉律;许多名作家,积多少年写作实践,也获得了同样这条写作艺术的金科玉律。《文心雕龙》和其他一些古代文章评论,不也都一再谈到繁、简的关系吗?可见,“文字艺术”和形象艺术情同一理。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到沈阳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我是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22支社的记者。我们随军解放浙江,打到海边停下来,准备进军海上,解放被国民党盘踞的舟山群岛。随后就是打大榭岛,打金塘岛,打册子山,向舟山主岛定海逼近。1950年5月中旬,盘踞舟山的12万国民党军在我军压力下弃岛南逃台湾,舟山群岛全部解放。这年8月,我和王玉章同志奉调回当时驻在南京的新华社三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现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伟人的话,那么,范长江、邹韬奋应是当之无愧的一双并立的巨擘。他们,都以自己大量烩炙人口的作品,充实、丰富着现代中国新闻的宝库;他们,都以自己艰苦卓越的奋斗,在人民革命斗争中发挥过重要影响,为今天的中国新闻界树立了楷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范长江新闻基金会、中国韬奋基金会去年先后作出决定,将定期颁发  相似文献   
10.
李瑞环同志会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人员时,讲过一段话。他说: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我们编辑、记者要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想问题。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们办报纸、杂志、电台、通讯社,是给人家看的、听的,而且总希望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人听,讲究高收看率、高采用率、高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