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挂钩,关注教师的心智模式和自主发展,是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复杂的难题,在一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使教师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实现柔性碰撞,激发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与个体创造性的适应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这样,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人类生活每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其快速变迁和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要素为特征的。于是,个  相似文献   
3.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反思型教师必须首先开展理论学习。美国彼得·盛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一本书,但是书中的理论比较枯燥,所举的事例有大多是企业的例子,怎么才能真正读懂、读好呢? 我们的读书计划是:由班子成员带头完成,大家自由组合承包一讲,同时发动教师们共同投入,进行优化组合,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反思,真切地感受到,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心理过程与学科学习内在线索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和教学中尽量使它们相互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在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和提供学生参与探究机会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金巧 《上海教育》2006,(9A):48-49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知识经济社会是持续变革、追求创新的社会。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心智模式)存在偏差或不足。教师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真正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金巧 《上海教育》2002,(14):14-15
所谓反思型教师是指在课前计划、课中行为、课后评价的全过程中具有反思型特质的教师。反思型教师应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在当今加大教改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反思型教师无论从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教师自身发展和培养研究性学生方面看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所谓强化问题研究就是强化问  相似文献   
7.
2006年的暑假,上海13万教师过得格外充实和愉快,因为出台于暑假伊始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从政策、资源等诸多层面为上海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支持。从此,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将不再是一些学校的个体行为,"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场所,又是教9币成长的场所",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系统的共识。如今,教师队伍的建设大环境让人欣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该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内驱力,帮助教师走好专业化发展之路呢?  相似文献   
8.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学校德育获得了一个全面重视、有序推进的有利时机与良好的氛围。大家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加强学校德育重要性与使命感的认识。由《上海教育》理事会主办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小学专场)”在向阳小学举办。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全市三十多位关心和致力于小学德育工作并取得较大成效的校长。与会者畅所欲言,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发表了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挂钩,关注教师的心智模式和自主发展,是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复杂的难题,在一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使教师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实现柔性碰撞,激发创新。[编按]  相似文献   
10.
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局面,面对新的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我们明显感受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教师不但应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