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责任。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要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有:遵循大纲但不唯大纲,丰富发展教学内容;采用名人讲座、专题授课等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发展合作、开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发展观演进的必然结果,又是对我国现实反思的结晶。发展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不同时代历史背景和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观演进的历程中,“人”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之所以在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除了世界发展观演进的纵向驱动外,更是我们对中国现实横向反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异化"概念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即,当说一种东西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反过来压制人、左右人时,就有一个预设在里面,即,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属于人,为人所控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一个规定性,劳动产品的异化时潜藏着工人的劳动产品本来应该属于工人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二个规定性,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时潜藏着劳动本来应该是为人所自由掌握和运用的人的本质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三个规定性,人的类特性的异化时包含着自由自觉性本来应该是人的类本质的预设.挖掘出马克思《手稿》中的应然预设,有助于我们对《手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