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全纳育人"基于"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目的在于建构尽可能大的成长共同体。李镇西"全纳育人"的类型包括女儿、学生、教师、家长;展开路径表现为先期育己、主动育人、人主动求育;愿景在于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多数人心目中, "硬汉子"是父亲的代名词,而在<台阶>中父亲形象却显"颓废",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学以及价值二元论为父亲的"颓废"作出了解释,女性主义运用"圣杯式"的思维方式为消除父亲的"颓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我们圈"是由自我、他人、自然、社会、地球及宇宙以主体性和谐共生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共同体,具有共主体性、关系性和温馨性的特点。建构"我们圈"在和谐共生的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必需。对非主体的解放、沟通与交流、爱的助长以及教育的给力成为建构"我们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价值二元论、社会评价及个体的不完全觉醒,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然则在现实世界中其极具可能性与必要性,为此,女性主义以特有的关爱理念并以“圣杯”之思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评价以及个体四者一以贯之为达到“男女双性和谐,共融共生”之至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杜二敏 《现代语文》2009,(6):102-103
在《老王》一文中,老王不幸且卑微地活着,如何让如老王般卑微的生命感到存在的美好,女性主义强调以“圣杯”力量与之确立“我-你”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圣杯”之思实践女性原则关怀他们,与之相互性生存并达致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师生间相互性关怀的缺失乃教育之沉疴,其原因在于等级制的价值思维方式以及统治逻辑,女性主义理论为走出这一困境提出了独特的视角,它力倡教师运用女性"圣杯式"的思维方式及以女性所特有的关怀人之心性关怀他人、他事、他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培养学生具备这一思维方式以及具备关怀他者的能力,以形成共容共生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建构和谐共生的教育世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实现人的成长,学习的意义非凡。受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阻抗现象,表现为“非学习”状态。具身认知强调学习者的心智、身体、大脑与环境四位一体,在具身认知视角观照下,沉浸式学习的主体表现出身心合一、自我导向、自得其乐、知情相契、最优体验等特征。产生学习意愿,炼制合宜之知,设计任务活动,创设达化之境,提供沉浸式学习范例,五个方面综合作用有助于沉浸式学习的发生,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习主体由终身学习发展为终身热爱学习进而实现终身成长,为建设学习强国提供人的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8.
“儒家她者”的祥林嫂身处绝对客体之境,心理遭遇焦虑、歇斯底里、压抑的吞噬,身心双重困顿将她抛至无涯荒野。祥林嫂的命运劣势源自女性周围的男性压制,源自女性自身作为去势者以及作为绝对客体的悲哀。对祥林嫂的拯救除了叙述者“我”的努力之外,还需解放“儒家她者”的制造者,培养“大心肠”的人们,以达到祝福“儒家她者”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过多追求外在的确定性,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采用机械占有的方式进行备课,这种备课方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这种情形,存在式备课是必要的,这种备课方式有存在的哲学基础,并且需要教师行为发生系列转换,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意义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10.
关袈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在科技文明大行其道之时,人与自然相互间变得漠然、冷淡,形成了“我-它”关系,等级制、二元论思维以及统治逻辑是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生态女性主义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新视角,在其关照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与自然间的“我-你”关系,并投身于构建这一关系的活动中,以建立和谐共生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