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但纵观现状,不免心生感慨:心理健康是不是应该渗透到每门功课,从小抓起?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曾这样告诫道。  相似文献   
2.
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但纵观现状,不免心生感慨:心理健康是不是应该渗透到每门功课,从小抓起?"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曾这样告诫道。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提问后可以迅速得到反馈,知道参与者在想些什么,知道了什么。而且,巧妙的问题能使人更乐于去寻找新的、有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传统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网络研修相结合,进行目标清晰、主题凸显、有一定深广度的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出现,原有的校本培训模式有的已很难适应学校的发展,该如何构建实施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呢?(1)培训对象,将学生纳入培训范畴;(2)构建培训新模式,教师组建团队,学生“翻转”培训;(3)制定评估细则,合理评价培训结果。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师生培训一体化”校本研修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传统的校本研修活动与网络研修相结合,进行目标清晰、主题凸显、有一定深广度的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出现,原有的校本培训模式有的已很难适应学校的发展,该如何构建实施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呢?(1)培训对象,将学生纳入培训范畴;(2)构建培训新模式,教师组建团队,学生“翻转”培训;(3)制定评估细则,合理评价培训结果。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师生培训一体化”校本研修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承担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十分强势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情感不仅是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而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引发积极思维的情境,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人物塑造、事物发展经过等多方面从心里去体会作者的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提问后可以迅速得到反馈,知道参与者在想些什么,知道了什么。而且,巧妙的问题能使人更乐于去寻找新的、有效的解决办法。它激励了人对未来的思考、想象和探讨,促使了人对新信息的探求,增强了人的交流能力。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提问。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引发了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8.
杜友锦 《文教资料》2008,(7):115-117
反思性教学概念源自杜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文中指出:"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认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反思五步: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开展心智活动、通过实验验证和修改假设.但人们对教学反思的关注却始于舍恩,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反思成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 其实,学生的自我反思也不容忽视,学生的成长等于学习加反思.学生的自我反思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反省、发现、评价,是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学生可通过制定反思计划、写反思日记、反思小论文、绘图等方式,练习写反思笔记,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话理论源远流长,前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创设了对话理论。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理论引入教育界。最早采用对话教学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大量增加,其身心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完成了“补偿性关爱”及“留守儿童”的界定,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补偿性关爱”的心理成因及外在表现,在探讨“补偿性关爱”对留守儿童的多种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消除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危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