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九二四年,叶赛宁在高加索创作了他最著名的《波斯组曲》,接着,在一九二四年末到一九二五年初,他又创作了抒情叙事史诗《安娜·斯涅金娜》。这是叶赛宁诗歌宝库中的一对明珠,而相比之下,后者更胜于前者。当时叶赛宁就曾在给《巴库工人报》的编辑恰金的信中写道:“我觉得,它(《安娜·斯涅金娜》)比我所写的一切诗都好”(1924年12月24日)。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五年间,叶赛宁写了一百首诗,包括一些长诗,单从数量而言,就是他在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三年间发表的诗的一倍以上,而《安娜·斯涅金娜》则是最后的一部长诗。它象一个焦点般集中了诗人这两年间创作  相似文献   
2.
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评普希金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思潮与文学体裁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显然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但在进入现实主义时期之后,散文,特别是小说占据了首要地位.许多作家最初都写过诗歌,而许多诗人到后来则转向了散文和小说,其中年龄无疑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家的经历越益丰富,视野越益开阔,思想越益成熟,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热情、幻想、感受、冲动逐渐冷静,变为成年时期的观察、认识、分析、思考.从感情走向理智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在创作上则表现为从诗歌到散文(包括从诗体到散文体的戏剧创作)的发展趋势.就此而言,如果说具有浪漫主义性质的诗歌代表着人类的青春时期,那么具有现实主义性质的散文和小说就代表着人类的成年时期了.但是,对于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