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要挖掘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首先应注重"人"的研究.人们誉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中学教师的对象则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学生.要当好"工程师",就要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就是要喑习他们的心灵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信念等等.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年龄特征的共性: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八十年代特定的时代精神又赋予他们一定的绚丽的色彩,他们心  相似文献   
2.
一、讲读要点: 学习本文运用通俗朴实、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用人物语言、行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学习老杨同志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深入群众、善于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3.
《殽之战》中“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的语法特点本不难分析,课本却作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注释,“(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死了也将不忘这次失败.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代词,指我们。”我认为此句中的“之”,不是代词,当为“助词”。它用于主语“寡君”和谓语“以为戮”之间,作用是标志这个句子不再有独立性,而作为复句的第一个分句出现,表示话还没有讲完,让读者等待下文,这样就起到了突出和强调“死且不朽”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四册《庄暴见孟子》中有几处涉及到“今”字:“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对于这几个“今”字,人们在理解上向来有分歧,而课本上的注释却未作明确解释。所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径取“今”的本义:“现在”。这样解释,从行文看似乎并无不顺,但却经不住仔细推敲。“现在”是此刻、目前之意。如果把上引几处的“今”字译为“现在”,则就肯定了说的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事,但《庄暴见孟子》是孟子通过设喻的方法,从“齐王好乐”这个基点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  相似文献   
5.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自然流畅的句式,生动细致的描写以及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理解民间故事以幻想形式曲折地反映现实的特征;认识这一民间故事的积极意义: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导读步骤: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①借助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读音:舔、筛、牛虻、罕、梭、礁、拗不过、拗口、落叶、落在后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