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求诸己,是贯穿《孟子》一书的主要哲学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概括与准确的表述之一。理解与把握这种思维指向与思维形式,于当下的文化建设与个人修养,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孟子的反求诸己,直接源自孔子。反求诸己"心",是孟子反求诸己的理论基础。如何对待"横逆",是孟子于反求诸己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 初中《动物学》第九章第二节“鲫鱼”中,各种鳍的作用是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的办法是:用活鲫鱼做演示实验来教学,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 课前,教师从市场上买回活鲫鱼若干条(约一斤重)并养起来,待上课时用。课堂上,当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教师首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条鳍全的活鲫鱼放入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及运动情况,并提出一连串问题,如“鲫鱼为什么能侧立水中而不翻倒?”、“在水中鲫鱼是怎样运动的?、“其动力来自何处?”、“鲫鱼靠什么来控制前进的方向?”、“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解以上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呢?”,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教学改革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脉络不断创新并丰富内涵。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是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多年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以“国学经典阅读”为体,辅之以书写和表达训练的“一体两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搭建大学生“国学经典导读”“书写教育培训”“语言表达教育实训”三个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人才培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并不是民俗宗教态下的单一形象。作者纪昀在塑造形象各异的狐的同时,也将世间万象、各色人物融入其小说故事之中,意图借助狐来表现当时社会的世风、民风,进而反映出其鲜明的思想倾向。作者以狐设教,透过狐深刻、蕴涵哲理的语言和具有惩戒意义的行为,揭示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应该持有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5.
"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至清,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狐形象也更为鲜活,而纪昀所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当时刻画狐形象最为完备的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其中狐形象的归纳整理,力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宗教民俗形态下的狐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乾嘉学派的代表,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通过对形形色色的狐形象的刻画,曲折地表现出了他个人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对程朱理学的扬弃,表现出一代大师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直立行走,而成为万物之灵,但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带来一点弊病——痔疮。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类在未直立行走前,与四肢陆生哺乳动物大体一样,躯体向地面呈抛物线状弯曲,这种弯曲度非常有利于粪便的排出。然而,人类直立行走后,这种弯曲不再向地而是向前,仅方向改变而结构没变,粪便排出受阻,使肛门后部易发生肛裂,继而出现哨兵痔。不仅如此,人类与四肢陆生哺乳动物直肠肛门血管也大  相似文献   
8.
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运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的最优化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从1979年10月起,经过10年的探索,创立了现代教学理论——“异步教学论”。这是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发现,是教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