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的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在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它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目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在构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规律的多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生产和再创造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观强调知识向素质的转化,重视教育的训练养成作用,把培养为人的基本品质、做事的基本态度与治学的基本精神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心理素质是可以优化和培养的。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因此,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初步认识,是接受新知识的铺垫和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预习这项规定必须是学生实做的工作”,可见预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而有效的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促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