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教育教学状况调查 1.对象 我们以223名教师为对象,将这些教师按年龄分为四段。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
打造推进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的和谐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大命题.家校和谐教育的要点是:家庭和学校实行教育的衔接连贯、整合优化.以和谐的运作机制作用于学生发展;家校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与对象生命的个性化特征相适应,以和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搭建生命主体发展的平台,以和谐的服务放手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传铰 《学子》2003,(2):33-33
形形色色的勤工俭学广告吸引着校园的“打工族”们,广告商们抓住了某些同学急于找工作赚钱的心理,布下了层层“陷阱”,诱使同学们“误入歧途”。“本工作室现有大量的家教信息,急需各科各年级家教老师,有经验者优先聘用”。这是其中一则比较典型的广告。笔者按广告上的电话,与该家教中心取得了联系,为揭开这些家教中介的面纱而“单刀赴会”。做家教中介接待工作的大多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女性,她会给我们一种信任感,而这恰恰是为我们设置的第一个陷阱。女接待拿出一份合同微笑地说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动因、内涵、目标、途径等方面,对学校管理者自能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和谐德育是在和谐德育的道德板块层面、机制板块层面、方式板块层面、情感板块层面和效应板块层面建立的一种道德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采用和谐德育实践策略,推动德育与德育主体的和谐,促进个体的道德生命要素沿着个性特色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传 《南昌教育》2006,(7):17-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的号召,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教育是农村现代文明的基石,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当前,我市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形势很好,成绩斐然。但也要看到我市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等,正在制约着我市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亟待我市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为此,本刊特在“教育新视野”板块开辟“关注农村”专栏,着重围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主题,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宣传工作。希望我市教育战线特别是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干部、教师踊跃来稿。文章要求围绕主题,针对性强,观点新颖,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欢迎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一类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打造推进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的和谐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大命题。家校和谐教育的要点是:家庭和学校实行教育的衔接连贯、整合优化,以和谐的运作机制作用于学生发展;家校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与对象生命的个性化特征相适应,以和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搭建生命主体发展的平台,以和谐的服务放手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学思潮在西方教育界逐渐兴起,进而波及到中国的教育界,使得反思型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师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教学行动研究作为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也在近十年逐渐成为国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热门话题,成为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普通中学的教师自能发展就是指主体自主发展和能动发展。自主发展是指主体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发挥自我的主动性,自己寻找发展的空间,自我探索发展的路子,自己选择发展的目标,建构具有个性化的自我。能动发展是指主体自觉努力、积极进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自觉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教师自能发展是新时代教师发展和提高的必然取向,是新时代教师作为个体的人和职业的人建构良好素质的有力手段。那么,教师如何“自能”发展呢?我们就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我的发展,是以本体属性为依据、以内部价值为动力、以外部环境为条件、以类本质价值为意义的发展,是实现发展的主体性和个性化、走向发展的社会化、培养发展自我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必须全面审视自己,进行深度改革,正确确定教育职能、教育目标和教育课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