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怎样管理大学生宿舍?这应当成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实践使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把大学生宿舍真正建设成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阵地”,是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德育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现象,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现行的德育模式,虽然在理论界有一定的认同感,但德育效果日见衰微。主要反映在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元价值倡导与现实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上,反映在德育投入与产出的强烈落差上,也反映在德育与社会环境相脱离,与受体心理需求相脱节,与道德构建相失衡等诸多现象上。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活动德育模式”探索一条体现人性关注和人文关怀的新的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怀祥 《教育探索》2009,(1):101-103
在高等学校,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并不直接过渡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其中有一个通过非理性因素作用而形成的道德形成机制.非理性因素在道德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表现在学生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在学生的知情意的整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在学生的"协同"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社会支持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分析了社会支持与职业获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两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5.
高度发达的理性文明造成了人们人性的失落,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分裂与冲突.本文在对大学生人格冲突的主要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德育视野下构建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在对创新教育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建立创新教育的观念系统;构建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系统;健全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知识系统;强化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7.
8.
论高校德育的主体间性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不仅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人学理念。转向主体间性是现代高校德育改革创新人学理念的必然嬗变,生成和彰显主体间性是当前高校德育实践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行渠道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渠道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在现状的考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和谐德育侧重从两个方面"筑造"和谐校园;和谐德育描绘了学生诗意栖居校园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