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清高宗执政初期,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即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体现。"三礼馆"的诏开,一则昭示了清高宗对其祖圣祖之文化政策,并最终完成了由理学向经学政治取向的转变;一则开启了学术方向上对经学特别是《三礼》学的有规模、成系统的整理和阐发。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三礼馆"的诏开对《四库全书》的汇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叶,陆王学术盛极而衰,入清之后,王学“空谈误国”成为一时学者舆论的主流。尽管如此,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发展。康熙年间,王学大儒孙奇逢著《理学宗传》,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为王学争正统的目的显然已获实现。而由于黄宗羲《宋元学案》的未及完成,于是为陆学争正统的任务便历史地留给了陆王后学——李绂。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其科研能力,把其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高校历史专业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抓好各个环节,尤其是入学复试关、论文写作关、开题报告关和毕业论文关。  相似文献   
4.
马亮宽教授长期致力于傅斯年专题研究,他积二十年之功力,在从事多项个案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参见《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一书《参考文献》四作者相关成果),精心结撰的专著——《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31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马著”)。  相似文献   
5.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今,对于杨以增父祖几代,以及海源阁藏书楼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对于海源阁藏书楼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为何命名为陶南山馆?弘农丙舍的意义何在?以及宋存书室的有无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
北宋王朝自开国后八十年间,专重科举,不注意兴办教育,而由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不适世用。同时,国家又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胡瑗、孙复、石介“三先生”勇敢地提出兴办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整治国家、无疑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三先生”的教育活动为北宋统治阶级培养了一大批救世治国的人才。同时,他们对北宋学校教育及书院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某些成果为北宋和北宋以后朝代官学及私学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面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傅斯年深刻意识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因此,针对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他联合史界学人撰写《东北史纲》一书。《东北史纲》是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中国史学界出版的第一部东北地区史,用铁的史实证明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为民族和国家的完整与独立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今,对李绂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关于其生平学行中的一些问题,如生年问题及其著述问题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9.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代名宦,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陆王学者。由于李绂个人的生平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于科举制度方面怀有深厚的情结,一方面极力地维护科举制度,尤其是对于士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极力地反对这一制度,力图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修正和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