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月令"书是一种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体系记载历象、物侯,并以此安排经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文献体裁.这种体裁,大概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存文献<诗经·七月>、<夏小正>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而初以"月令"命名者、且最代表月令书的专文,则见之于<礼记·月令>>.自此以后,"月令"书体裁广为流传,仅中国农书全部或部分采用以时系事(即"月令"体)体例写成的就有二十余种,<逸周书·时训解>、<四民月令>>与<农桑衣食撮要>>,都是月令体文献的典型代表.对此,学界论述的较多.但是,学界很少注意到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与我国传统月令体的关系.实际上,10卷本的<东京梦华录>第6至10卷的内容,也是很典型的月令体文献.  相似文献   
2.
宋代每年判决的大辟案件较多,但最后实施真刑的比例大约只占十分之一,其原因在于宋朝君臣尊崇儒家仁政思想、受"无讼"思想的长期影响、死刑复核制度健全、频繁赦宥天下。死刑案件执行率低是宋代推行仁政、法制健全的表现,但死刑执行率低,容易导致缺乏权威性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3.
4.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这一榜科举考试,与包拯同年登第者(即"同年")共1418人,其中成名成功者较多,文彦博、韩琦2人官至宰相,包拯、吴奎等7人为执政,在北宋历史上较为罕见。年长仕晚的包拯与其同年关系融洽,尤与其同年中高官者交往甚密、联姻结党。在朝中同年的支持、帮助下,包拯为官26年升迁27次,在斗争激烈的北宋官场中屹立不倒。包拯配合宰相文彦博、韩琦等排除异己,掌控朝政,以至于出现了天圣五年(1027年)榜同年长期执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