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面临着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有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够重视,甚至不加反馈,练习和试卷的讲评过程,只对答案,不究过程。学生解答正确,教师便心满意足,不去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舍弃了最有价值的怎样(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的高度,造成语文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些困难,有效地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呢?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就《塞翁失马》这一教学案例,引出对本色语文内涵的理解与解读。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领悟到:文言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提高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及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环节等,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热闹与好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语文本色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就《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手册》的出版发行。4月23日,福建教育出版社和福州东南文化传播公司在福州联合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这是一本教学生如何做人的非常及时的好书,必将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植树节(Arbor Day)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是它具有化育修身的人文性。语文教育肩负着铸造学生的健全文化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的重任,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的思想单纯幼稚,生活阅历浅,常常“跟着感觉走”,流行歌曲为他们所喜闻乐唱,学生自然受其影响也正是如此;他们特别容易成为盲目痴狂“追星族”,如果我们利用流行歌曲本身相机诱导,便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利用流行歌曲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作品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情、对集体的热…  相似文献   
7.
刘勰说:"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冶性情,功在上哲。"文学作品何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成功塑造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以生动典型的形象教育人、感染人。高尔基评价  相似文献   
8.
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都是为了表现怍者的某种志向,抒发某种感情和表现某种特定的主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艺术家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塑,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写物寓意”也正是这个意思。这类文章,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抓住它的特征,表现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阐发其中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林国清 《福建教育》2006,(11A):30-3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与语文课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能力比翼齐飞。一、听中想象听力训练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堂中,莫不充满着声音,特别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绘声绘色描述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根据语言示意,积极调动记忆中的表象,再造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景,从而入情入境感悟文本。请看《泊船瓜洲》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后宫生活、君臣关系、民族矛盾等。这是明代梅妃故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