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咬文嚼字     
1.恫吓(he):威吓;吓唬。吓,不能读作“xia”。2.纶(创guan)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纶,不能读作“lun”。3.归省(xing):回家探亲。省,不能读作“sheng”。4.川流不息:不能写成“穿流不息”。5.猜度(duo):猜测揣度。度,不能读作“du”。6.当(dang)日:当天。当,不能读作“dang”。7.递解(jie):旧时指把人解往远地,由沿途官府派人递相押送。解,不能读作“jie”或“xie”。8.句读(do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读,不能读作“du”9.歌姬(ji):旧时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姬,不能写成“炬”。10…  相似文献   
2.
狼──沧浪君蝇──黑衣小人狐──玄印校尉鹦鹉──绿衣使者驴──长耳公欧──碧海舍人牛──桃林处十鸡──会嵇公羊──长髯主簿鲫──池洲长史猪──长嗵将军鳜──苏肠刺史兔──卯白丈人龟──缁衣大夫燕──玉真良好鳖──河伯使者蛟螂──铁甲将军蜂──蜜官动物的拟人化称谓@柏风!浙江  相似文献   
3.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在写信时,喜欢在开头加上“您们好”之类的问候语。殊不知,“您们好”的提法在语法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年11月7日发行的“万寿”纪念邮票,是日为清代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寿辰,全套9枚。我国最早发行的一套邮票,是1878年清朝海关邮政局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以蟋龙为主,衬以云彩水浪。全套3枚:绿色的值一分银,朱红色的值八分银,黄色的值五分银。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普通邮票,是清朝邮政局成立后,于1897年8月16日首次发行的国家正式邮票。它是在日本用石版印刷的。全套12枚。中国人民邮政最早的邮票,是1929年的湘赣边区赤色邮票,全套3枚:一分是蓝灰色,二分是蓝绿色,八分是蓝绿色或蓝色。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6.
咬文嚼字     
1.典籍(j):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籍,不能写成“藉”。 2.拔(b)河:一种体育运动。拔,不能写作“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