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方法,对287名本科生开展调查研究,考察其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倦怠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倦怠总分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年级和专业差异显著(F=5.001,P<0.01;F=9.385,P<0.01);行为不当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4,P<0.05;r=0.284,P<0.01);情绪低落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2,P<0.05;r=353,P<0.05);归因方式的外控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归因方式的内控倾向只对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中国文化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指导青少年教育实践工作,本研究对教师、社工、教育专家、中小学生及家长共112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能力、品格、自我价值和联结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积极青少年发展的核心结构。(2)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三个部分;品格由爱、志、信和毅四个方面构成;自我价值涉及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联结涉及家庭、学校和社区联结。(3)中国文化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内涵是指健康、充分发展的青少年所具备的能力、品格、自我价值和联结方面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个体与发展情境之间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结果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相比,既有相似之处,更存在内涵上的差异。中国文化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也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