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高校后勤转换运行机制与减人增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高校提出了“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的客观要求,因此就高校改革而言全方位提出减人增效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应看到,后勤系列和行政系列、教学系列的改革是有区别的,行政系列、教学系列改革不涉及“社会化”。后勤经过“小机关、多实体”和“集约化、规模化”两个发展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使学校后勤服务主体和社会上第三产  相似文献   
2.
第一,学校领导对后勤改革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了解熟悉后勤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经过充分讨论作出决定。在执行改革方案中,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应经常过问关心执行情况,主管后勤的副校长要具体负责抓落实,不断地给予指导。分管其他工作的校领导也应在各自分管的工作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为后勤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一个改革的气候。应防止仅少数或个别领导了解后勤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其他领导不清楚、不介入,无从配合后勤改革,甚至碰到问题时埋怨、责难、挑剔后勤改革,使改革遇到困难,甚至中途受挫而夭折。第…  相似文献   
3.
溯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言“共建”、“合作”、“合并”、“协作”、“联办”和“划转”等改革形式。本文所讲的高校后勤的区域合作指的是在地处同一城区内的两个或多个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推进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高校后勤的“合作”与高校的“合作”有相似的意义,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1.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与区域合作毫无疑问,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围绕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方向、结果,同时又是一个过程。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结果应该是变学校办“小社会”为“大社会”办高校服务业。这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