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第一次见到郭沫若同志是在1938年的春天,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组织的公开合法化到武汉活动.“民先”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它是在1935年“12.9”运动后,由参加“12.9”运动的部分学生决定组建的.当时,“民先”是非法的,不能公开活动.抗日战争开始,“民先”总队部由北平移至山西省临汾.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民先”总队部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派代表团到当时国民党中央所在地武汉展开活动,争取“民先”的公开合法化,以利大规模地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我作为总队部的代表之一,在总队长李昌的领导下在  相似文献   
3.
1954年我被调到科学院工作后,曾在院务常务会议上就东北各研究所的计划工作情况作过汇报,会议要求关内各研究所也要制定好研究计划,有效地组织科学研究工作为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服务。在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请国家计委副主任张玺作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会议还要求“中国科学院应迅速拟订15年发展远景规划,并在一年内提出草案;全国科学事业的规划亦应协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高等教育部从速制订。全体学部委员应积极参加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武衡 《发明与革新》1992,(8):1-1,37
今年10月我们将要举办第二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我们本想向我们的名誉会长聂荣臻同志汇报并得到他的指示。不幸他于今年5月14日与世长辞了。协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协会会员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名誉会长,缅怀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包括发明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明协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举办了全国发明展览会9次,展出发明11000多项,其中获得中国专利权的约占70%,举办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两次,共展出国内外发明2200多项。展览会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发明商品化的进程。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尽人皆知的,但是举办发明展览会,仍然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从而使展览会,  相似文献   
6.
总结经验 大步前进──在中国发明协会1993年年会的讲话武衡年会开得很成功,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关于展览会的评奖办法。我认为现在的评奖办法太松,我从来认为评奖应持严格的态度,获奖比例不宜太大。获奖项目太宽,奖得太多,等于不奖。国外的某些展览...  相似文献   
7.
1953年10月 14日至11月7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所长会议期间,张稼夫副院长向我表示希望调我到院部工作。会议结束,我回到沈阳不久,就接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通知中央调动我工作的决定。由于当时东北分院的有些事脱手不得,拖了一个多月。恰好在1954年元旦前夕,我接到张稼夫的长途电话,一再催促我快点到北京工作。过了新年,我就匆匆起程赴京了。1月4日我到科学院报到,并去拜见了郭沫若院长,聆听他的指示。郭老和蔼、亲切,表示欢迎我到院工作。他对东北分院的工作倍加赞赏,希望我把分院的工作经验运用到中国科学院来。这使我局促不安,愧不敢当。从此到1956年底,我在科学院领导部门工作了三年时间。回忆这三年经历的一些大事,不仅对中国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是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下简称《十二年规划》)制定已经40年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袁复礼先生的100周年诞辰,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思想进步,是我国著名种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是1934年进入北平清华大学的,武衡入学考的是化学系,宋叔和是地学系,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不分院系,各人根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和历史学家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是一部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全书共五卷七册,约700万字。所收集的地震史料,起自公元前约23世纪,止于1980年,时间跨度达四千余年。这部《汇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发起,报经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