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筋”的部首为“竹”。“竹”,《说文》:“冬生草也,象形。”这是—种草本值物。小篆为象形文字,像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子为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胎生于冬,到春天茁壮生长,是成长非常快速的一种植物。它一年就可成形成材,用途非常广泛,而且实用,且不易蛀蚀。如最早记载文字的工具之一竹简,吹奏音乐的竹笛,以及日常竹筷、竹椅、竹盘等,后来,又将竹子加工成造纸原料,并作为建筑用材。  相似文献   
2.
礼·义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禮”是形声字。开始的文字是没有偏旁“示”的,只有现在右边的部分“豊”。“豊”,从珏,在U中,从豆,象形词,像豆盘中盛放双玉用以事奉神祇。《说文》中“禮”和“豊”是两个字,分属于两个部首,“禮”属“示”部,“豊”属豆部。属豆部的“豊”,是这样解释的:“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可见“豊”是名词,敬事神灵的礼器。由此派生出两个字,也都与神事活动有关,一指敬献神祇的酒醴为“醴”,一指礼事神祇的事务为“禮”。可见,“禮”是后起字。  相似文献   
3.
仁·智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为两人相偶、亲密无间之意。所以《说文·人部》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二。”仁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金文中才有,最早出现于中山王鼎。从中山王鼎的字形来看,应当是两人并列同坐,相与存问,意示亲敬。与《说文》的义相合。  相似文献   
4.
汉字新书     
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朝代以前,距今五千余年。从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字,我们可以认定,殷商时期.已经是文化异常发达的时代,甲骨文也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之上,严格地说,中国人一开始是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到了后来,发展为  相似文献   
5.
    
能代表中国文化最恰当的字汇确实是这个“文”字,从字形而论,正立的人形是定位,错画的文饰是变化,有刚有柔,刚柔相济。甲骨文中,“文”像正立的人的形状,胸部有刻画的文饰。在身体上刺画花纹,这是“文身”的“文”的本义。《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显示两条刻画的纹路相交错的样子。从小篆字形来看,它与甲  相似文献   
6.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