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生良好习惯及其培养殷忠民“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是哲人培根对习惯的描述。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是教育者们的责任。一、良好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  相似文献   
2.
某地区中专水平的教师考核,教育理论卷有这样一道判断正误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就是满堂灌。有个考场58名应试教师,有36人给这道题标上了正确的符号,约占这个考场的62%。可以看出,把“满堂灌”理解成“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还是相当普遍的。那么,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看来对此还需要有个再思考的过程。 “满堂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  相似文献   
3.
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等教育学的形成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初等教育及教育学学科发展、教师教育层次升级以及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迫切期待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初等教育学应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改革理论课程、开发实践课程,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切实推进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想成功地付诸实施,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即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环境观和评价观,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再认识、再提高和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素质,民族素质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面向21世纪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育目标,就成为本世纪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改革的出发点趋于一致,即都充分认识到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把这一认识上升到“规律”的高…  相似文献   
6.
全国中师教育学委员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中师教育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1993年10月28日于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75名代表。大会经过充分酝酿讨论,选举出了第一届中师教育学委员会。中师教育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