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形计算机 由于微芯片的诞生,使得未来的计算机不仅体积小、功能强,而且价格低。把计算机做成隐形的,并与互联网连接。 未来的隐形计算机十分小巧玲珑,无所不在,功能强大却又无影无踪。再过10~15年即可问世。  相似文献   
2.
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封建迷信,沉渣浮泛,应当破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对于伪科学的危害,人们似乎还不那么顶真。其实,当今的伪科学,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科学研究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科学的尊严。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不仅会充分利用客观世界的长处,而且也会充分利用事物的缺点。利用缺点,就能有发明创造。不信,请看几例; 现在用的吸水纸就是利用缺点的结果。某造纸厂在生产一种纸时,因为操作的工人忘了添加一种添加剂,结果生产出来的纸质量极差,钢笔一写字,就化得  相似文献   
4.
“吃一堑,长一智”,“事后诸葛亮”,“亡羊补牢”等,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事后识理法不失高明。人们都喜欢做事前诸葛亮,但这样的人有几个呢?就是诸葛亮本人也不是事事都在事先筹划得很周到。他任用马谡守街亭就是失败的一例,导致他挥泪斩马谡。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事后诸葛亮”的事例数不胜数。当穆勒发明DDT时,许多人都认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汇报》2月9日发表了一篇社会观察报道:《“公婆”各执理,难煞“小媳妇”》,文中提到对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现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科普解释:人参与萝卜,中医认为不可同食,西医则认为同食无妨;喝纯水,有人认为有益健康,有人则说纯水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散步,有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人则认为饭后散步影响消化吸收等等,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每天晚饭后每天晚饭后我准时进入阵地案头作业本上有成堆成片的问题黑压压地等着我和它们短兵相接记不清多少次了仗打得很艰难它们负隅顽抗不肯放下武器静静台灯下能听到一片厮杀声战斗场面多么激烈真是惊心动魄呀自始至终冲在前面的是我那支硝烟弥漫的笔一洲瘤争劫圈。困啼罐{每当战斗结束它来的时候我终于胜利充满种种神秘我却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像悄然落下的小雨更不敢解甲归田_脚步轻而又轻因为明天夜里创门又会重新集结队伍这时你会感到心灵深处涌上我小小案头那平时闭着的花蕾忽然一朵一朵次第而开不过我将奉陪到底此刻你万勿有一丝犹豫…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应当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我国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多次进入深山老林实地采药并仔细观察。为了弄清“白花蛇”这一名贵药材,李时珍就到蕲蛇的产地去观察。他不仅爬上高山进入蛇洞,目睹了蕲蛇吃石楠藤以及人们捕捉它的情景,而且还观看了制作蕲蛇药的全过程。他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弄清了蕲蛇的体形和生态习性,入药过程,写出了《蕲蛇传》。由于李时珍对《本草纲目》中的许多植物、动物药材进行实地考察,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伪科学常常披着科学的外衣,甚至与近代科学的原理扯在一起,去唬那些知道一些但又并非真正了解的人,去行骗,使人上当受骗。怎样才能不受伪科学的欺骗呢?这要求我们在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去审视、鉴别。为帮助读者认识伪科学的欺骗性,本刊转载《世界科学》(1996.10)毕东海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爷爷的小朋友我问爷爷你一个人在老家不孤独吗爷爷一摇头唉孤独啥我也有一大堆小朋友呢第二天到地里我才明白爷爷的小明友就是那些禾苗们它们好大好大一片见到爷爷来了钉的招干嘿耀骂有的摇曳子乒有的笑着都交头接耳起来 来_.那小朋友当时就又活蹦乱跷起 来了.爷爷对这些小朋友照料可细了他对它们一个个都了若指掌定时地喂它们肥料让它们喝水有时爷爷往它们冲间一走一眼就会看出谁不舒服了他马上就会蹲下来观察病情的原因、摸小朋友的 前额然后会把害虫从叶子缝里抠出天天身边有这么多刁,朋友爷爷当然不孤独了而小朋友们碰上爷爷这么好的 人…  相似文献   
10.
机不可失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每人来说都有,抓住者就会有发明,有发现,有创造;错过机遇,终身遗憾。抓住机遇,有所发现,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举不胜举。美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里培养细菌,观察到一些细菌菌落不存在了,被周围细菌的分泌物所溶解。弗莱明抓住这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