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恰当的距离将成就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班主任亦师亦友、良师益友的角色塑造,最终会带来学生在人格、情感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让师与生之间实现“用一颗心灵呼唤另一颗心灵”,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实现自己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
“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试图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罢了”。这句话是歌德的名言。谈起德育,我们也有此同感,无数先贤均有对德育的深刻思考,本文所谈的“回归”仅是从课程育德的角度对问题的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此背景下,2002年,重庆南开中学基于本校选修课程建设二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提出建设有南开特色的“公能教育”模式的校本课程体系。由此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公能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四年多来.“公能教育”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南开中学“办中学中之大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解答数学应用题思维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关于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总结为两种训练、培养方式:一种是直接培养,即开设思维课;另一种是间接培养,即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各科教学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许多研究表明,直接培养方式与具体学科知识无直接联系,脱离了学科教学,很难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科成绩。针对国外几种著名  相似文献   
5.
1999年6月,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此背景下,2002年,重庆南开中学基于本校选修课程建设二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提出建设有南开特色的"公能教育"模式的校本课程体系,由此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公能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的各种教育理念,从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德才兼备”到现在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无不体现着教育目的的“素质”内涵。但“应试”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却充斥于历史,并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现实的存在”,“应试教育”也仍为一种令教育者头痛的现象存在着。教育者们痛定思痛:“应试教育”的根源在哪里?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在哪里?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是人们从事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制约着教…  相似文献   
7.
1936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创立。根据《重庆南开中学大事记》记载,1937年4月,建校不足半年,重庆南开已有篮球场6个,每周六全校开展篮球比赛。1939年12月,则有如下记载:本年冬,南开居庸体育会篮球队战胜拥有参加过1936年奥运会的中国篮球队队员的重庆市联队,保持全年不败的纪录。大概是基于这些历史的积淀,篮球一直是重庆南开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每年组织高中篮球竞赛70多场,承办重庆市的篮球比赛近70场,学校女子篮球队参加全国比赛20余场。从不同的层面,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篮球运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知篮球运动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如果说以前的"公平"主要指"有学上",重心在起点,那么现在"公平的发展"则主要指"上好学",重心在过程。重庆市南开中学经过30年的教育实践,通过整合教育要素,探索出了一条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前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即"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课程设置体系,为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在国际上,校本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源于对50年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办学方针。这为校本课程在我国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